虹景木業為滿足對環保和外觀特別挑剔的客戶,精選了天然防腐的加拿大紅雪松作為木陽臺設計的完美主材。
它的色澤是高雅古樸的褐紅色,紋理細膩筆直,天然抗腐,物理穩定性極佳不易變形,美麗的外觀讓人百看不厭,身處其中身心倍感放松。
紅雪松邊材呈略帶一點淺黃色調的白色 (Panshin和DeZeeuw 1970)。心材在色彩上是有些差異的,從淺麥桿色到各種色調的粉紅或紅棕色,以至深的暖棕色 (Harrar 1957)。未受保護的木材當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會變成無光澤的深灰色或棕灰色。
它一般是直紋理,紋理均勻粗糙,不含樹脂,帶一種特有的甜香及淡苦味道。均勻紋理的形成是由于早材區構成了幾乎整個的環寬。生長年輪很明顯,清晰地由深棕色晚材的窄邊勾勒而出。在窄環木中從早材到晚材的轉變比較突然,而在寬環木中則相當漸進 (Harrar 1957)。
邊材
紅雪松的邊材通常較窄,在各種樹齡和直徑的樹木中平均為 18至 43毫米,并且一般隨樹木的直徑而增加 (Lassen和Okkonen 1969)。Wellwood和Jurazs (1968)研究了 73棵樹,發現平均寬度是 22毫米,最大寬度在樹樁高度,最小寬度在離樹樁大約 5米處,此后隨莖干的高度而增加。但是高度增加 40米,邊材寬度僅增加 5毫米。
西部紅柏邊材平均未干含水率是 249%,而心材為 58% (基于木材的干重 ) (Nielson等1985)。邊材對于化學防腐劑有相當的滲透性,對于要求非耐久邊材的防腐處理以達到更長服務壽命的西部紅柏電線桿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特征。
心材可滲透性
紅雪松心材對于水及水溶性化學物質有較高的不可滲透性。這一情況是由邊界凹陷 (允許液體通過的管胞開囗 )的薄膜中的硬皮沉淀物所造成的,因此阻礙了內部管胞的液體流動 (Krahmer和Cote 1963),并阻止液體穿透木材。在心材中存在大量的沉淀物,而在邊材中則存在較少的數量 (Krahmer和Cote 1963)。
色彩差異
成熟紅雪松心材的色差很大。 BC海岸和內陸的西部紅柏的色差紋樣是不同的。在來自于海岸成熟樹木的粗原木中,找到棕色腐蝕的中央核心是很平常的。在這個核心,色彩從最內層木的深棕色,變化到到周邊的棕色及粉棕色。各種色彩區域有明顯的、但不規則的邊界,而且可以看作一套“不規則形狀的網錐體,側面大致與位于縱向的、但不在橫斷面的新生層平行” (van der Kamp 1986)。通常,淺麥桿色的心材作為一個寬的外邊而出現 (從幾厘米到超過 25厘米寬 ),并且不應該和幾乎白色的邊材的窄邊混淆。 MacLean和12西部紅柏的橫斷面顯示了“箭靶”圖案,這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西北部的一些內陸地區發現的一個不尋常的色彩差異類型。(磁盤由位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Grand Forks的 Pope & Talbot公司提供) Gardner (1956)的研究顯示,深棕色內層心材的側素和可溶于熱水的物質比外層麥桿色心材的要低得多。 Kai和Swan (1990)分析了導致西部紅柏的心材色彩的化學組成,并指出色彩物質是由木酚素,如大側柏酸通過與酸催化劑進行凝結反應而形成的。
在西部紅柏中發現了兩個不尋常類型的色差,它們展示了不同的化學分布:“箭靶”圖形及“油狀”或“樹脂條紋”?!凹小眻D形在 BC省的一些內陸區域及美國西北部很常見。當從橫斷面觀看時,它包括交替的淺色和棕色木質的同心條帶。在一些樹木中,這些條帶只是一些圓弧而不是完整的圓環,盡管它們趨向于跟隨著年輪,但有時與年輪交叉。淺色的條帶類似邊材,有時稱作“內藏的邊材”,因為在化學特性上它更象普通邊材而不是心材。“內藏的邊材”中萃含量較低,具有與普通邊材相似的天然抗腐性 (MacLean和 Gardner 1958)。
另一種出現在西部紅柏中不尋常類型的色差,即“樹脂條紋”,包含有沿紋理的極深色木質的窄條。條紋有很淺的樹脂外觀,淺棕色的萃大量滲透進來,大約可以占到木材重量的 30%至 50% (Barton和MacDonald 1971)。由于西部紅柏沒有樹脂通道,這種樹脂材料可能一部分是由于樹木受到傷害的結果。
許多年來,科學家們試圖解釋西部紅柏心材色差的原因,并把它與抗腐聯系起來。早期的研究 (Eades和 Alexander 1934;Findlay和Pettifor 1941)顯示,深色的內部心材上棲居了許多真菌,而外部棕色的心材幾乎是無菌的。 Barton和 MacDonald (1971)指出,出現色差的原因可能由萃通過微生物酶系統導致化學改變的結果,它不一定是木材毀壞類型。 Van der Kamp (1986)指出,一棵樹齡超過 300年的西部紅柏內部的心材,其側素和溶于熱水的萃含量都比外部心材低,但它們的抗腐蝕性并非顯著不同。他把這歸因于在內部心材中存在殺真菌毒性的側素派生物。 Jin (1987)和Jin等 (1988)后來發現,在心材外圍麥桿色區域,天然抗腐性比在其內部深色區域為高。作者確認,心材褪色是由于真菌在心材內部從中心向外的連續動作帶來的降解過程而引起。在這一過程中,側樹皮在老樹干上形成了水平狹窄的脊。
Findlay和Pettifor (1941)將心材的深色與它的機械屬性聯系起來,并且發現它比普通淺色心材的相對密度、強度和壓縮強度低大約 20%。
西部紅柏外部死亡的樹皮是纖維性的,并形成了一個緊密交錯的網絡。垂直樹脂通道通常有幾毫米長,它們存在于內外樹皮中。樹皮纖維大約有 2.5至3.0毫米長。對總共 17 0棵海岸和內陸生長的、樹齡從 73年至 489年不等的樹木進行測量發現,它們的雙樹皮厚度對所有的斷面平均為 19毫米,有極高的大的變量系數 (Smith和Kozak 1967)。內部和外部樹皮的基本相對 密度分別是 0.36和 0.38;含水率分別是 88%和37% (基于烘干 ) (Smith和Kozak 1971)。
有關人員對西部紅柏樹皮的化學特征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Barton和 MacDonald 1971)。已經發現它包含許多復雜的物質,包括丹寧酸、鞣紅(phlobaphenes)、香草醛、兒茶酸及脂肪酸,等等。樹皮的化學分析顯示它包含 31%的木質素,與木材中的木質素成分并非差距太大 (Isenberg 1980)。在溶劑萃取的各個階段樹皮的蘇打紙漿顯示,就算去除萃也不能增進紙漿的產量或幫助去除能抵抗溶解的剩余木質素。 (Swan 1966年)。
西部紅柏原木脫皮比其它種類更困難,因為西部紅柏樹皮是束狀的并且在機械去皮機、傳送機、彎曲機中形成球。但是西部紅柏木片上的樹皮在牛皮紙成漿過程中將被漂白,所以不會產生污染紙漿的污點 (McWilliams 1988年)。
紅雪松樹皮不適合于景觀及園藝目的,因為其酸性的萃損害植物的根系統 (Steer 1995),而且其束狀特征會帶來搬運方面的問題。
西部紅柏樹皮的熱值是 20.24 MJ/kg或 8700 BTU/lb (Nielson等1985)。